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着力“六项融合” 推进“三位一体”建设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是全国最早设立糖品物工学和食品工学及制糖专修科的高校,也是食品领域全国首批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学科,在US News2022、2023学科排名中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第一。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抓住“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统筹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从“是什么、为什么”的认知层面出发,到“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实践层面,再以“对不对、好不好”形成反馈回路,探索形成了一套以“六项融合”为核心的党建与业务融合互促模式经验,获得广东省和全国第三批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学院党委着力“六项融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读书班
一是坚持服务国家战略,落实育人本职,确保学科建设目标与党的政治方向相统一,实现办学目标、政治方向“是什么”的融合。
学院党委把“要强化研究型大学建设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贡献”精神作为学院学科建设根本遵循、学院党建工作的重点,在学科建设规划和优化布局工作中,加强党建工作引领,强化学院党委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把握,确保学科建设目标与党的政治方向相统一。
二是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和正确的学术理念引领师生党员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学院发展氛围,实现办学理念与创新理论“为什么”的融合。
在党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学院党委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科学研究理念,将个人追求、事业发展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发展战略相结合,在党建工作中学习和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团结一心的干事创业氛围。
三是坚持推行“党建+”工作模式,推进老中青、“传帮带”和支部联建工作的落实,实现办学举措、党建方法“做什么”的融合。
学院党委运用“党建+”思路和工作模式,把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建+扶贫”,推进高知党员扶贫攻坚,助力“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党建+科普”,开展食品营养安全系列科普活动,传播食品安全正能量。学院党委推动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开展师生支部联建工作,推动师生党支部之间优势互补;各党支部与行业知名食品企业党支部建立校企支部共建关系,形成以党建促进科教合作的生动局面。
四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选强配齐“双带头人”,促进干部队伍党务和教学科研业务素质“双精通”,实现办学力量、干部队伍“谁来做”的融合。
学院党委坚持“双配强”,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和教师党支部班子成员,教师党支部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其中4个系所教师党支部书记均由教授担任。坚持“双提升”,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及其后备人才提升计划,将日常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精准性,实现党务和业务同向发力、联动提升。
五是坚持组织建设载体和科研平台、教学平台、学生创新创造平台一体建设,落实“三全育人”,实现科教平台、组织建设“怎么做”的融合。
学院党委强化对支部所在学科平台建设发展的统领作用,以促进师生党员研讨交流、激发师生创新活力为路径,不断完善深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践中心、国家热带特色健康食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教学平台、科研平台的育人功能,将学科平台真正建成党建引领下的育人平台。建立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加入教师科研团队,组织党员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国创、省创、学生研究计划、百步梯攀登计划等科研活动中,落实思政教育功能,落实“以学促建”,将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打造成党建工作载体。
六是坚持“以党建工作推动业务发展,以业务成效检验党建成果”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业务考核、党务评价“对不对、好不好”的融合。
学科建设等业务工作是学院整体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党建工作的引领与推动;学院党建工作也要紧密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业务工作展开。在学院党务工作成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中,学院党委坚持将学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成效纳入基层党组织党建质量和效果评价体系;在学院业务工作考核中,将党的建设作为首要考核指标,实现考核评价相融合,切实有效推动建立“党建与业务一体化、党政领导齐手抓”的工作格局。(冯向阳 刘周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