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校地融合共推“三农”向好 “凝智聚才”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山东省德州市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在德州市中共德城区委党校举行。德州学院与德州市天衢新区赵虎镇马庄对接的“功能性无花果酒”项目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与德城区新华街道新园村对接的“五柳庄园——智能化土地认养墒情监测程序”项目获得二等奖。德州市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是由驻德城区(天衢新区)省派工作队、共青团德州市委、德城区委组织部等部门共同发起。德州学院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积极引导师生争做乡村振兴的宣传者、实践者和参与者,为乡村振兴工作用好、培养、积蓄人才贡献力量。德州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探索校地融合的长效机制,在德州市政府带领下一起奋力推进“三农”向好,充分发挥好高校的科技创新优势、人才优势等资源,“凝智聚才”助力乡村振兴。
凝“智” 科研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主动对接政府,开展德州市智慧农业研究中心建设工作,与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齐河县检验检测中心和山东省优尼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协同推进中心运营。二是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开展技术攻关。建成省级智慧农业及食品安全追溯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15个,市绿色化工与环境催化工程研究中心等市级平台17个,开展黄河流域环境污染系统治理、现代农业、食品安全等科研项目50余项,获批德州黄河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等社科项目20项。三是成立乡村振兴团队,深入助农一线。在临邑、禹城等多个县市设立博士工作站、农业科技服务站、科技服务站等,组织教授、博士深入农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知识讲座和面对面交流等各类服务活动百余次。组织专家组成10余个乡村科技服务团队,围绕“吨半粮”创建、农业全产业链打造等开展技术服务,研究制定的《强筋小麦绿色优质生产技术规程》获批发布实施。
聚“才” 师生合力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抓好“第一书记”“四进攻坚”工作组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选派工作。校党委先后选派挂职县委副书记1人;驻村“第一书记”共6批次23人;“四进攻坚”工作队共16批次50余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4批次9人;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队2批次3人;民办高校党建指导员5人,省属高校、省直机关、市直机关挂职10余人,挂职科技副镇长20余人次。二是校地合作派遣师生团队建校、支教。校地共建联盟学校,选拔教育学博士、资深管理人员担任校长,建立核心校+联盟校一体化教育体系,教育资源惠及70余个社区(村庄)3万余名群众;自2016年开始,分14批派出8000余名师范生到德州市多个县镇村的600多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实习支教,受惠农村中小学生2万余人。三是开展“创新促农、创业助农、乡村振兴、双创同行”的创新创业活动。在驻德城区(天衢新区)省派工作队的带领下,师生团队与赵虎镇的土壤检测、智能配肥、粮食深加工,二屯镇的运河廊道体验、无花果深加工,新华街道办事处的生态园采摘、文化旅游,黄河涯镇的奥德曼酒庄、电商推广等达成了校村项目匹配与深度合作。
寻“特” “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
“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早在2017年,夏津县王皮村就在刘德稳博士的带领下寻到了“羊角蜜和绿宝”甜瓜特色种植的脱贫致富路,刘德稳被乡民亲切地称为“卖瓜博士”。2023年,在驻德城区(天衢新区)省派工作队的带动下,该校主动对接宋官屯街道、袁桥镇、赵虎镇、抬头寺镇、二屯镇、黄河涯镇等地方村子,结合乡镇、村子特点挖掘特色、亮点,共同探索推进“渔光互补”“林下金蝉养殖”“林下特禽养殖”“淫羊藿种植”“功能性无花果酒”等项目,力求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刘家东 王琰 刘伟东 孙学朋)